>
近几年,内容付费成了很多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对于内容的认可已经开始成为了一股新的投资者方向。在中国,这已成为一种“新常态”,甚至有人认为中国已经进入“内容付费下半场”。如今,印度的新闻巨头们也纷纷开始了类似的尝试。
像《印度教徒报》(印度南部较有影响的英文对开日报,创刊于1878年9月)、BloombergQuint(彭博社旗下的印度的财经新闻公司,Quint是印度的媒体集团 Quintillion Media)、BCCL(Bennett Coleman & Company,也被称为时代集团,是印度主要报纸的出版商,旗下有印度时报、经济时报和Navbharat时报)、Network18等媒体公司,已悄然开始为它们的内容设置了付费墙(Pay Walls)。
这也是印度媒体巨头们的前瞻性数字战略。虽然目前还处于早期阶段,但据称用户数量令人瞠目结舌,同时也振奋人心。《印度教徒报》是印度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拥有10万付费数字订户的报纸。如果这种说法是可信的,那么这家总部位于金奈的报纸的确鹤立鸡群。这场悄无声息的改革,印证了媒体生态系统的一次重大变革,数字订阅的增长。
《印度教徒报》并非孤例。在过去的一年中,还有几家媒体公司也转而吸引订户。去年年初,Network18推出了Moneycontrol计划,旨在为用户提供免广告的应用体验。与此同时, BCCL推出了名为ET Prime的在线订阅服务。2019年1月,媒体企业家Raghavbahl为BloombergQuint的网站设立付费墙。
订阅,似乎成为了一种新风尚。而印度媒体公司为何突然热衷于此?它们拥有了在“订阅时代”生存的能力吗?2月下旬,世界报业和新闻出版协会(WAN-IFRA)在孟买举行会议,《印度教徒报》的电子报拥有10万订户,来自世界各地的订阅者已经支付了800-1900卢比(合11.5-27美元)来阅读电子报纸。据保守估算,其收入总额至少为8000万卢比(合110万美元)。
就印度目前的情况而言,没有任何一家英文媒体公司拥有10万付费数字用户。如果数据可信,那《印度教徒报》将是首位占据榜首的玩家。《印度教徒报》有5000多名订阅了五年期电子报纸的订阅用户,其订阅价格为4000卢比(合57美元)。
同时,《印度教徒报》拥有100万注册用户。数字收入目前约占18财年总收入的5%。(出版《印度教徒报》及其姊妹刊物的Kasturi& Sons在18财年的总收入为117.3亿卢比,合1.675亿美元,略低于前一年的120亿卢比,合1.71亿美元。该公司的净利润也有所下滑,从17财年的5亿卢比,合710万美元,降至区区1.9亿卢比,合270万美元。)
新思界分析师认为,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些说法难以置信,比如,一百万注册用户听起来过于乐观了,但这是一个好的开始。事实上,印度的媒体公司尚未像西方同行那样完全数字化。一段时间以来,美国的日报发行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平面广告收入也是如此。因此他们别无选择,只能积极转向数字化,寻找其他收入来源,否则就会面临破产的风险,而许多公司已经破产了,印度目前尚未面临这种紧迫的局面。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9印度新媒体行业发展研究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