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是利用水域或滩涂、在人为控制下繁殖、培育和收获水生动植物的生产活动。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各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对于肉类食品的需求量也在持续增加;而鱼类作为一种有助于发育、益智、能够降低胆固醇的的肉类食品,市场消费需求快速上升,进而带动整个水产养殖行业规模的逐年壮大。
现阶段,鱼类和渔业产品不仅是全球公认的最健康食物,同时也是对自然环境影响较小的食物种类之一。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人均鱼类消费量已经创下新高,达到20.5公斤,并且预计在未来十年内仍保持增长态势,这足以说明了鱼类在全球粮食和营养安全中的关键作用。在此背景下,水产养殖也因此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一个行业。根据《世界渔业和水产养殖状况》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鱼类总产量达到1.79亿吨,水产养殖所占市场份额为46%,预计到2030年增长至2.04亿吨,水产养殖市场份额也有所提升。
阿根廷是南美地区水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从自然条件来看,阿根廷地处温带,气候温和,适合鱼类繁殖生长;南部处于巴西暖流和福克兰寒流交汇的位置,鱼类饵料丰富;另外,国内还有拉普拉塔河等多个河流注入,可以为鱼类带来了营养物质。总之,阿根廷渔业资源丰富,鱼类品种多且品质高,可以满足国际市场的不同需求,因此阿根廷国内的大量水产品被远销至海外市场。
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1-2025年阿根廷水产养殖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虽然阿根廷拥有着良好的水产养殖条件,但国内的水产养殖行业发展仍然缓慢,水产品加工领域也处于初级阶段,这主要是由于以下几个方面:阿根廷国内的渔业政策与法律制度尚未完善;渔业资源养护不力,导致国内近几年渔业产量逐年下降;拥有的养殖技术较为落后;水产品加工行业欠发达,无法实现水产品的高附加值。在此背景下,阿根廷政府出台了相关政策,进一步促进与中国、挪威等国之间的国际合作。
中国是阿根廷渔业的重要合作伙伴。在2010年两国政府间渔业合作协议下,合作领域进一步拓展,阿根廷面向中国的水产品出口量和出口额均呈现稳步上升态势,中国水产养殖技术和相关机械也被大量引进至阿根廷;除此之外,中阿两国还拓展在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渔业资源养护与管理、渔业产业投资等领域的合作,推动两国渔业全面发展。
新思界阿根廷市场分析师表示,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消费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观念不断升级,消费者对水产品的需求快速上升,带动水产养殖行业持续向好发展。阿根廷是南美地区水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良好的水产养殖条件,但目前水产养殖行业发展仍然缓慢,国际合作是阿根廷渔业实现深入发展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