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国眼中,美国一直是贸易大国代表之一。一般来说,贸易大国的船运业应该是较为发达的,更何况美国早在1956年就发明了集装箱运输。然而Alphaliner在2017年底发布的全球班轮公司榜单。截止2017年12月1日,全球班轮公司运力100强中排名前三的分别是丹麦马士基航运、瑞士地中海航运和法国达飞轮船。中国、德国、中国台湾、日本等船公司紧随其后。全球班轮公司运力排名20的公司总运力为1872.98万TEU,占全球集装箱总运力的87.23%。而此次榜单中并没有美国航运业的身影,令人疑惑不已,那么原因又是什么呢?
《金融时报》专栏作家约翰加普一言以蔽之:由于贸易保护主义导致整个行业的衰败,像美国船运业这样明显的例子尚不多见。
1920年颁布的《琼斯法案》(JonesAct)本意是保护美国货船和航运业免受国际竞争(或战争)的冲击,结果却导致美国货轮在公海上销声匿迹。美国仍然拥有全球最强大的海军,但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强大商业船队。虽然英国在17世纪为保护本国船只免受来自荷兰的竞争,最早颁布了《航海法案》(Navigation Acts),但这部英国版的《琼斯法案》在1849年便已废止。而美国目前仍然要求,美国国内港口之间贸易的货物必须由美国注册、美国建造的船只运载,船只所有权至少有75%归属美国公民,至少75%的船员为美国公民。这使得在美国建造一艘货船的成本可高达中国或韩国的五倍之多。美国交通部估计,在美国注册、雇用美国船员的船只运营成本是外国船只的两倍。其结果是,美国集装箱航运业规模很小,只是以高昂的价格向关岛、阿拉斯加和夏威夷运送货物。众所周知,夏威夷的生活成本要比美国本土的成本高大约49%,这主要就是因为琼斯法案所造成的额外的航运成本。从洛杉矶到上海的集装箱运输成本大约是790美元/FEU,而从洛杉矶到檀香山大约是8700美元/FEU。过高的海运费用将大部分货运业务推向了卡车、火车和飞机——在美国只有2%的国内货运走海路,而在欧洲为40%。
该法案实际上摧毁了美国的航运业。美国的航运船只数量从1960年时的占全球17%跌至如今的仅占0.4%。2000年至2016年间,符合法案规定的私营船只从193艘减至91艘。美国最大的两家航运公司——麦克莱恩创办的Sea-Land公司和美国总统航运公司(APL)——在20世纪90年代分别被马士基和新加坡东方海皇集团(Neptune Orient Lines)收购,Sea-Land美国分公司更名为海天航运(Horizon Lines),于2014年11月被分拆并廉价出售给给帕夏(Pasha)和美森轮船(Matson)。美森目前排名世界35名。
令人奇怪的是,在一个笃信自由企业的国家,为什么《琼斯法案》从未遭遇过严峻挑战?美国政府坚信琼斯法案的实施保障了国家经济安全和国防安全,美国的航运业是一个包含了安全和经济的产业。如果由外国竞争者船只和工人代替美国工人和船进行美国内贸贸易,将导致外国人直接掌控美国境内贸易。不过,该法案在需要临时豁免的的时候也很灵活,去年7月,鉴于哈维和艾玛飓风的严重程度,为援助波多黎各岛,美国国土安全部批准了琼斯法案的豁免,并特别适用于受飓风影响地区的成品油运输。美国总统特朗普发言称将考虑取消外国船只的经营限制,但同时承认这一提议遭到来自船运行业的反对。
新思界分析师认为,其实过多的贸易保护主义看似上保护了本国航运业的发展,但是缺乏了外界竞争的推动,缺乏了交流与合作,缺乏了合作共赢的眼光,就会使得本国企业在各方面的负担加重,从而导致航运业的衰败。
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美国航运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