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是盐酸的铵盐,简称氯铵,又名电盐、盐精、电气药粉等,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化学式为NH4Cl,分子量为53.4915,通常以白色结晶固体的形态出现,无气味、味咸凉而微苦,能溶于水、醇、甘油,但不溶于乙醚、丙酮、乙酸乙酯等。
从制备工艺来看,目前市面上常用的氯化铵制备工艺较多,包括:重结晶法、复分解法、气液相合成法、天然气煤气化法、硝酸铵法等。其中,天然气煤气化法是通过将天然气煤气化产生的原料气与空气中的锰矿或铁矿石进行反应,生成一氧化氮后,再与氨进行反应生成氯化铵。相较于其他制备工艺,天然气煤气化法有着反应速度快、适应性强等特点,是当前工业化生产氯化铵的最主要工艺之一。
从应用角度来看,氯化铵有着低毒、强电解质以及良好的吸湿性,被广泛应用于农用肥料、电池、皮革、染料、医药、食品等多个领域,其中农用肥料为其最大应用市场。近年来,受需求的大力驱动,全球氯化铵市场发展迅速。在2024年,全球氯化铵市场规模达到18.9亿美元;并且预计在2024-2029年间,这一数值还将维持着3.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加,到2028年有望突破22亿美元。而其中,东南亚地区是全球氯化铵行业发展的一大新兴市场。
菲律宾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也是该地区重要的氯化铵需求市场。根据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5年菲律宾氯化铵行业市场现状及海外企业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长期以来,农业始终在菲律宾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根据世界银行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菲律宾农业增加值为410.78亿美元,占GDP总值的9.4%。近年来为了实现可持续的粮食生产和营养安全,菲律宾政府高度重视并不断采取措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增长,例如提高本土化肥生产力、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等。在此背景下,氯化铵作为一种常见的氮肥,有着增加作物产品和品质、提高作物抗病能力、防治土壤病害等作用,在菲律宾农业生产环节中的应用需求量巨大。
但就目前来看,菲律宾氯化铵市场供应仍依赖海外进口,中国则为其重要进口来源。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肥料用)氯化铵的出口数量达到36.03万吨,主要出口到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其中,出口到菲律宾的(肥料用)氯化铵数量达到13.1万吨,占比约为13.1%。
新思界菲律宾市场分析师表示,菲律宾是全球重要的氯化铵需求市场,应用主要集中在农用肥料、皮革、染料、食品等多个领域。但在供应方面,菲律宾氯化铵市场仍对进口存在着较大依赖性,中国则为其重要进口来源,这也因此为中国氯化铵制造商投资其市场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