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棕榈粕(简称PKC)亦可称为“油棕仁渣”或“棕榈仁渣”,是棕榈果实榨油后的剩余物,在去除杂质和控出多余水分之后呈现褐色小颗粒状。由于含有大量蛋白质、少量牲畜必需氨基酸以及丰富的钙、磷、铜、锌等微量元素,再加上生产成本不高,无黄曲霉素污染,无霉性和副作用等优点,棕榈粕特别适合用作反刍动物(例如牛、羊、马等)的饲料原料,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需求旺盛。
从原料角度来看,棕榈粕的上游核心原料为棕榈果,因此棕榈果的供应情况会直接影响到整个棕榈粕产业的发展。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并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6-2021年,全球棕榈果产量维持着约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加,到2021年达到了42597.3万吨;其中,印尼、马来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果供应市场,在2021年合计产量占比超过80%。而印、马两国相对充足的棕榈果,也为当地的棕榈粕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根据美国农业部USDA统计并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球棕榈粕产量达到1039万吨,消费量达到了984万吨;其中,马来西亚与印尼几乎占据了全部市场份额。
以马来西亚为例, 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马来西亚棕榈粕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显示,马来西亚位于赤道附近,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季候较为明显,年温差变化极小且降雨量充沛,十分适合种植棕榈树;而且,为了增加经济收入,马来西亚政府也非常支持农户种植棕榈树。截止2022年,马来西亚棕榈树种植面积超过了565万公顷,占据着国内农业土地面积超过65%的比重,棕榈果产量也占据着全球接近20%的比重,这在很大程度上为马来西亚的棕榈粕产业发展提供动力。
另外,马来西亚还是全球主要的棕榈粕出口市场。近几年伴随着国际市场上玉米、豆粕等产品价格的持续上涨,以及全球畜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马来西亚棕榈粕逐渐加大了对外出口规模。其中,中国是马来西亚棕榈粕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根据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中国进口的马来西亚产棕榈粕规模为51.43万吨,占据着中国棕榈粕进口总量约51.3%,高于同年中国从印尼进口的棕榈粕数量占比。
新思界马来西亚市场分析师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逐渐复苏以及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全球畜牧业发展迅速,这也因此释放了市场对饲料的消费需求,而棕榈粕作为可替代玉米、豆粕的一种饲料原料,其市场发展趋势也持续向好。其中,马来西亚是全球主要的棕榈粕供应市场,在当前国际市场上玉米、豆粕等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背景下,本土产的棕榈粕出口潜力较大,成为目前中国的最大进口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