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性炭,是由木质、煤质和石油焦等含碳的原料经热解、活化加工制备而成,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发达的孔隙结构、丰富的表面化学基团、较强的特异性吸附能力的炭材料的统称。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活性炭行业的上游主要为煤炭、石油焦、磷酸、林业“三剩物”(包括采伐剩余物、造材剩余物、加工剩余物)等原材料供应商;中游为木炭活性炭、煤炭活性炭等产品制造商;而在下游,活性炭的应用需求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水处理、环保、医药、化工、气体净化与回收、农业等多个领域。
在需求方面,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对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全球活性炭市场消费量增长迅速。其中,水处理和工业领域对活性炭应用需求占比最大,合计超过了78%。在供应方面,近年来,伴随着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设备的不断升级,全球活性炭行业产能迅速增加。根据Statista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16-2021年间,全球活性炭总产量从196.2万吨增长到了331.1万吨,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1%。
从地区分布情况来看,以中国、日本为代表的亚太地区,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地区,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地区,是全球活性炭的主要消费和供应市场。其中,美国是全球活性炭产业的传统生产大国。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3-2027年美国活性炭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显示,美国的活性炭市场起步较早,目前国内拥有着Calgon Carbon (卡尔冈炭素)、Cabot Norit(卡博特诺瑞特)等国际知名活性炭制造商,竞争优势明显。然而由于上游原料的制约及生产成本的上升,美国本土的活性炭生产产能大幅缩减,但为了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美国市场也逐渐加大对海外中低端活性炭的进口规模,中国则为其进口来源之一。
而在美国增加从华进口中低端活性炭规模的同时,中国也高度依赖美国的高端活性炭产品。具体来看,虽然中国的活性炭生产产能扩张迅速,但由于受到技术的限制,中国企业生产的多为中低端活性炭,专用性相对较差,而对高端活性炭的需求则依赖海外进口。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1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活性炭金额为5274万美元,占比约为27%;到了2022年上半年,这一比例出现小幅下滑,达到23%,但美国仍是中国活性炭的主要进口来源地。
新思界美国市场分析师表示,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的日益突出,各国对环境治理、环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全球活性炭市场消费量增长迅速。其中,美国是全球主要的活性炭消费和供应市场,虽然在生产成本飙升的情况下,国内活性炭企业产能大幅缩减,但高品质的活性炭产品对外出口潜力巨大,为中国的主要进口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