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硬盘,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主要的储存介质之一。目前,市面上的硬盘种类繁多,可大致分为固态硬盘和机械硬盘这两类。其中,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简称SSD),又名固态驱动器,是一种用固态电子存储芯片阵列制成的硬盘,有着相较于机械硬盘,数据存储速度更快、抗冲击性更强、功耗更低、重量更轻、无噪音等优点,是不少电脑用户升级或扩展空间的优先选择。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固态硬盘行业的上游主要为PCB、控制芯片、存储颗粒等原材料及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一般为固态硬盘的生产和供应环节,产品可根据接口分为SATA 3.0接口固盘、M.2接口固盘、MSATA接口固盘、PCI-E接口固盘这四大类,还可根据存储颗粒分为SLC(1bit/cell)、MLC(2bit/cell)、TLC(3bit/cell)、QLC(4bit/cell)这四种;而在下游,固态硬盘的应用广泛,涉及到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电力系统、网络监控、车载导航、国防军事、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
近年来,全球固态硬盘(SSD)市场维持着波动发展趋势。具体来看,在2016-2019年间,得益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普及,固态硬盘(SSD)的应用需求大量释放,产品出货量也随之增加;在2020-2022上半年间,新冠疫情的流行使得主控IC供应短缺,固态硬盘(SSD)的出货量迅速减少;虽然在2022年下半年,由于疫情形势的好转,这一局面有所缓解,但固态硬盘的出货量仍整体处于下滑趋势。根据TrendForce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在2022年,全球固态硬盘(SSD)出货量达到1.14亿块,同比下滑10.7%。
美国,是全球最主要的固态硬盘消费市场。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美国固态硬盘(SSD)行业市场现状及海外企业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美国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在线式非接触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当地的服务器、PC等的产品需求呈现出明显的上行趋势,从而释放了大量的固态硬盘应用需求;与此同时,美国汽车的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也对存储容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到固态硬盘需求量的增加。
就目前来看,美国固态硬盘市场的参与者较多,除西部数据、金士顿、SanDisk闪迪、雷克沙等本土品牌,还存在着SAMSUNG(韩国)、KIOXIA(日本)、威刚(中国台湾)等多家海外品牌,市场竞争激烈。而且,美国固态硬盘市场对进口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中国则为其进口来源之一。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1-8月,中国固态硬盘(SSD)出口到美国的数量为445.53万台,金额为72.75亿元,占中国出口总额的19.3%,居于首位。
新思界美国市场分析师表示,美国是全球主要的固态硬盘需求和供应市场。在需求方面,2020年新冠疫情的爆发,促使美国远程办公、远程教育等在线式非接触新经济的蓬勃发展,进而释放了大量的固态硬盘应用需求。在供应方面,美国固态硬盘市场竞争激烈,对进口也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中国为其进口来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