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业机器人(industry robot),是广泛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不仅能代替人工完成繁重、重复的工作,同时还能大幅提高工业加工的精度和生产效率。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工业机器人行业的上游主要为控制器、减速器、伺服电机等零部件供应商;中游一般为工业机器人的生产和供应环节,产品包括SCARA机器人、DELTA机器人、关节机器人、直角坐标系机器人等;而在下游,工业机器人凭借着易用性、智能化、自动化等优点,在食品加工、汽车、化工、家电、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中应用广泛。
近年来,受需求的驱动,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具体来看,在2017-2019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19年突破到了90亿美元以上;但在2020年,由于疫情流行导致供应链中断,这一数值出现大幅缩减,达到55.5亿美元;而在随后3年内,得益于疫情形势的好转以及各国制造业的恢复增长,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呈现明显的回升迹象,到2023年达到了105.3亿美元。并且预计在2024-2028年间,伴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还将维持着约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加,到2028年有望突破165亿美元以上。
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俄罗斯工业机器人行业市场现状及海外企业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俄罗斯是全球十大的经济体之一,制造业一直都是该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2020年新冠疫情、2022年俄乌冲突的影响下,俄罗斯制造业发展受限,直到2023年才出现明显的复苏迹象。根据俄罗斯经济发展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12月,俄罗斯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升至7年来的最高水平,为该国的经济前景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此背景下,工业机器人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装备和手段,在俄罗斯市场的应用潜力也十分巨大。
但就目前来看,由于缺少核心的技术和零部件,俄罗斯工业机器人市场供应仍对进口有着较大的依赖性,在俄乌冲突后欧美企业陆续退出俄罗斯市场的情况下,俄罗斯逐渐增加从中国进口的工业机器人数量。具体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2年1-11月,中国工业机器人出口数量为14.7万台,出口金额为3.8亿美元;其中,出口到俄罗斯联邦的工业机器人金额为2198.3万美元,占比约为5.8%,仅次于韩国、越南、日本和德国。
新思界俄罗斯市场分析师表示,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工业机器人需求市场,应用需求集中在食品加工、汽车、化工、家电、航空航天等多个行业。但在供应方面,由于缺少核心的技术和零部件,俄罗斯工业机器人市场供应仍依赖进口,中国则为其重要进口来源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