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厨房的调味品架上,酱油是不可或缺的一员,不仅是调味的利器,更是深深植根于亚洲饮食文化中的精髓。酱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的周朝,当时的居民就已开始制作一种名为“清酱”的调味料。随着时间流逝,酱油制作工艺逐渐传入日本,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与完善。在日本,酱油甚至被赋予了代表国家的文化象征。
现如今,在中国,酱油通常被分为生抽、老抽等,生抽色泽较浅,口味偏甜,适合用于腌制和炒菜,老抽则颜色更深,味道更浓郁,常用于上色和炖煮。而在日本,酱油则被分为浓口酱油、淡口酱油等,浓口酱油颜色较深,味道浓郁,适合用于炖煮、烧烤和蘸料,淡口酱油色泽较浅,咸味稍重,适用于制作清淡菜肴和调味汤。随着全球民众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逐渐上升,市场上还出现了低盐酱油、有机酱油等,以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
在全球化大浪潮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饮食文化加速交融。亚洲美食,尤其是日本寿司、中国小笼包等,逐渐成为国际美食界的宠儿,而这些美食都有一个共同点——使用酱油。酱油独特的鲜香味为美食增添了多层次口感,使得全球消费者对其青睐有加,需求持续增长。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8年俄罗斯酱油市场投资环境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酱油市场规模约11.5亿美元,预计到2028年,全球酱油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亿美元,2023-2028年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10.2%。
俄罗斯与酱油的缘分,始于本土居民对亚洲美食文化的广泛接受。随着日本寿司、中国小笼包等餐饮品牌的相续入驻,以及俄罗斯居民对旅游和美食的热情探索,东方饮食的魅力在其市场逐渐升温。酱油作为这些美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自然也受到了俄罗斯消费者青睐。同时,随着越来越多居民注重健康饮食,酱油以天然的酿造成分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在俄罗斯市场上脱颖而出,尤其是低盐、有机的酱油产品。
中国一直是酱油生产大国,产品种类丰富,且品质较高,深受国际市场欢迎,出口规模逐渐扩大。根据中国海关发布数据显示,2019-2022年,虽然受疫情影响,中国酱油出口量出现波动,但整体来看出口量呈现逐年上涨态势,到2023年1-10月,中国酱油出口量约16.1万吨,出口额约15829.6万美元,主要出口目的地包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俄罗斯、荷兰、印度尼西亚等。
新思界俄罗斯市场分析师认为,总的来说,俄罗斯市场对酱油的需求逐渐增加,主要源自居民对亚洲美食的探索,以及对健康饮食的关注。中国作为酱油生产大国,酱油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俄罗斯是重要出口目的地之一。随着亚洲美食文化的广泛传播以及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持续关注,俄罗斯市场对酱油的需求预计将继续增长,中企可积极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