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电容器(capacitor)是三大被动元件之一,通常是由两个导体板(极板)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绝缘材料(介质)组成,有着存储电荷、交流滤波、旁路/切断/阻止直流电压、提供调谐及振荡等功能,是电子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原件。
电容器的产品类型丰富,可根据原材料、结构、电介质、用途等方式来划分。具体来看,根据原材料的不同,电容器可分为瓷介电容、涤纶电容、钽电容、电解电容、聚丙烯电容等;根据结构的不同,电容器可分为固定电容器、可变电容器、微调电容器;根据电介质的不同,电容器可分为有机介质电容器、无机介质电容器、空气介质电容器、电解电容器、电热电容器等;另外,根据用途的不同,电容器还可以分为高频旁路电容器、低频旁路电容器、高频耦合电容器、低频耦合电容器、滤波电容器、调谐电容器等。
电容器的应用广泛,涉及到汽车电子、消费电子、工业控制、通讯设备、新能源、军工、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近年来,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释放,全球电容器市场发展迅速。具体来看,在2020-2023年间,全球电容器市场规模逐年递增,到2023年达到了285.9亿美元;并且预计在未来5年内,得益于应用范围的拓宽和新兴市场的崛起,这一数值还将维持着近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加,到2028年有望突破到361.5亿美元。而其中,以中国为代表的亚太地区,是全球电容器行业的主要营收市场。
新加坡,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经济体,也是该地区重要的电容器需求市场,这主要得益于当地蓬勃发展的电子工业。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年新加坡电容器行业市场现状及海外企业进入可行性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凭借着政治经济稳定、人才素质佳、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效率高等优势,新加坡吸引了不少国际大厂前来投资,如英飞凌、美光、HP、ST等,使得电子工业成为了新加坡的传统产业之一。而电容器作为各类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电子工业的持续发展,也释放了大量的电容器应用需求。
但在供应方面,新加坡每年仍从海外进口一定规模的电容器产品,中国则为其进口来源地之一。具体来看,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电容器出口数量达到12.84万吨,同比增长27.1%,出口金额达到80.15亿美元,同比增长33.9%;其中,出口到新加坡的电容器金额为3.61亿美元,占比约为4.5%。新加坡也成为中国电容器的热门出口市场。
新思界新加坡市场分析师认为,电容器是电子线路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原件,因此伴随着新加坡电子工业的蓬勃发展,电容器的应用需求不断释放。但在供应方面,新加坡电容器市场对进口仍存在依赖,中国则为其进口来源地之一,这也为中国电容器制造商布局新加坡市场创造了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