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沥青(Bitumen;Asphalt),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属于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可与二硫化碳、四氧化碳等互溶。
从产业链角度来看,沥青行业的上游主要为煤炭、石油、改性剂、乳化剂等原材料及加工设备供应商;中游为沥青的生产和供应环节,产品不仅可以根据来源分为石油沥青、煤焦沥青、天然沥青等,还可以根据生产工艺和功能分为常规沥青、改性沥青、高弹性沥青等;而在下游,沥青有着良好的流动性、密封性、粘附性、耐水性、耐酸碱性、电绝缘性、热稳定性等,被广泛应用于道路建设、建筑、市政工程、水利工程、机场建设等多个领域。
近年来,伴随着下游需求的不断释放,全球沥青市场发展迅速。具体来看,在2023年,全球沥青市场规模达到了3579.7亿元;并且预计在2024-2028年间,得益于应用范围的逐渐拓宽及新兴市场的加速崛起,这一数值还将维持着约4.8%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加,到2028年有望突破到4535亿元。而其中,亚太地区是全球沥青行业的主要营收市场,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印度以及东南亚,为该地区重要的沥青消费市场。
新加坡,是一个人口密度位居世界前列的“城市国家”。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地居民对出行与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升,新加坡客货运交通量随之增加,但由于国内土地供需平衡难度较大,新加坡的道路建设项目始终存在着较大投资潜力。而沥青作为公路、城市道路、机场跑道等道路路面上常用的胶结材料,有着减少路面磨损、提高路面承载能力等作用,在新加坡市场上的应用需求量大。
根据新思界行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24-2028年新加坡沥青市场深度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沥青供应国,并且由于当地多家炼油厂的投产,国内的石油沥青产量最多。而从消费结构来看,新加坡国内市场对石油沥青的需求占比约为10%,其余均是用于海外出口,中国则为其主要出口目的地。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的数据显示,在2023年1-5月,中国石油沥青进口数量达到138.89万吨,同比增加16.1%;其中,从新加坡进口的石油沥青数量达到33.16万吨,占比约为23.9%,仅次于韩国。
新思界新加坡市场分析师认为,新加坡是全球重要的沥青需求市场,应用主要集中于道路建设、建筑、市政工程等领域。另外,新加坡还是全球主要的沥青供应市场,并且在满足国内需求的背景下,其产品还大量出口到海外市场,中国则为其主要出口目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