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所周知,印度制造业发展缓慢,虽然印度莫迪提出“印度制造”但是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还会处于落后阶段。不过在过去的十余年中,由于经济增长强劲,也带动了工程机械行业的大发展。客观的讲,如果排除中国,印度的工程机械在发展中国家里还算处于领先位置,某种程度上还做得有声有色。
与中国类似,印度较早就就建立了国有的综合性工程机械企业,通过引进技术、自主研发,经过多年发展,逐步形成了品类较为齐全的工程机械产业。最有名的当属1964年成立的隶属于国防部的Bharat Earth Movers Limited,现为BEML有限公司,Bharat即梵语的印度。BEML业务种类繁多,在工程机械领域,现在的产品包括推土机、液压挖掘机、电铲、自卸车、装载机、两头忙、吊管机、平地机、地下采矿设备等等。
BEML在发展过程中曾大量引进国外技术,如比塞洛斯、Haulpak、小松等,至今产品仍保留了浓浓的国外风格。此次进入中国洞朗地区的推土机很可能就是BEML的BD80,即印度版的小松D80。不过近年来BEML并没有多少自主创新,仍在吃老本,产品技术水平仍然停留在当年引进的时期。BEML也曾试图打入中国市场,2011年曾经派出人员和设备参加在天津举办的中国矿业大会,声势不小,可惜产品不够先进,中国用户并不买账。
印度本土企业以外,国外巨头也觊觎印度的市场,除了直接在印度销售低端产品外,也看中了印度的生产能力,纷纷通过各种方式在印度进行生产。1979年就在印度合资建厂,目前已是JCB的独资企业,并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两头忙工厂。产品当然不仅在印度销售,也供应全球。
塔塔集团旗下的塔塔汽车早在1961年就开始生产工程机械产品,同样引进过国外技术,如引进约翰迪尔的许可生产两头忙,后来与日立建机合资,在印度生产和销售日立产品。产品用过Telcon、TATA、TATA Hitachi这些品牌,现在叫做塔塔日立建机。
印度斯坦汽车公司也曾是工程机械行业的玩家,旗下的工程机械部门后来与卡特彼勒合资,最后成为卡特彼勒独资,但印度斯坦品牌得到保留,有点类似于山工机械和山东临工。原先的自卸车和装载机产品仍在生产,但仅限于在印度销售,与SEM和SDLG设备通过母公司的代理商在全球销售不同。
另外,卡特彼勒将其小吨位(100吨以下)的自卸车生产部分转移到这里,特别是针对排放不严格地区的市场。这样,美国的迪卡特工厂可以比较专注于利润更高的大吨位和高排放标准产品。也就是说,目前市面上的773E、777D这些产品都是印度生产的,这些车型近年来在中国销售了不少。
新思界分析师认为,印度本土企业在过去曾经引进技术,但由于不能自主创新,现在很多产品已经落后了,但在印度还有一定的市场。合资企业的产品多数也是技术较为落后的,主要供应印度市场,少数企业将印度作为制造基地,在全球销售产品。因此,作为投资者应该看到印度在技术创新方面的弱点,随着印度的发展在未来工程机械行业会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更多相关信息,关注新思界产业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2022年印度工程机械行业市场投资环境及投资前景评估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