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

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德国> 产业研究
德国污水处理技术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时间:2017年02月7日 来源:www.newsijie.cn 作者:吕欣 点击量: 5

在德国,污水处理起源于150年以前。19世纪初期,随着欧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兴起,流行性传染病也随之扩散,而恶劣的城市卫生条件则是传染病迅速扩散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政府迫于外界压力,便将设计建造城市污水处理系统提上了日程。19世纪末,机械处理技术拉开了污水处理技术的序幕,紧接着,在20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中,生物处理技术诞生了。

1960年,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出现,北海和波罗的海的河流、湖泊水体都相继发生了水质问题。政府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在1979年,政府制定了第一批污水处理的纲领性管理规范,这批规范旨在去除BOD5和COD。污水处理的目的逐渐由保护人类健康向保护自然环境和水体环境转化。越来越多的采用生物处理法的污水处理厂拔地而起。1980年,污水处理开启向氮、磷等营养物去除的新篇章。

但是有一个问题从始至终一直存在,就是如何处理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解决办法之一是诞生于1906年的英霍夫式沉淀池,它由两个位于地下的圆柱形沉淀池和一个消化池组成。

Imhoff tank(英霍夫池)使用的是在德国最常见的一种污泥处理方法——污泥厌氧消化。在污泥处理过程中,经过干化场脱水后的污泥需要先经过消化处理,然后被外运作为农业肥料。1920年,具有搅拌和加热功能的独立式消化池诞生了,这种消化池开始逐渐替代英霍夫池。消化池产生的沼气可以被用作燃料。在德国,污泥在这种独立消化池中进行消化,逐渐形成一种标准工序。

二战以后,城市污水处理量越来越大,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多的污泥需要处理,也直接导致了污泥干化场的面积需求越来越大。在这种形势下,人工污泥脱水机诞生了,它主要具备压滤和离心功能。后来,污泥作为肥料进行农田利用越来越困难,于是部分污泥开始在垃圾填埋场被填埋。1980年左右,污泥焚烧技术诞生了。

21世纪初期,如何保持高效并可持续利用资源,尤其是能量利用,以及如何阻止全球变暖,特别是通过温室气体减排等方法,变得越来越重要。德国的污水处理新型研究领域可以大致划分为几类:如何减少能耗,提高能源产率;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甲烷和氮氧化物的排放;如何加强能源回收,尤其是磷元素的回收。

目前,81%的德国污水处理厂采用活性污泥法,7%采用生物滤池工艺,11%采用曝气(非曝气)生物氧化塘,1%采用植物法工艺,后者主要用于第一级和第二级那些小型污水处理厂。此外,在污水处理厂扩建中,也采用了多段工艺。德国目前拥有962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其总规模达1.521亿当量人口(相当于3000万m3/d),其中5917座厂的总规模就达1.426亿当量人口,占总规模的93.7%。

新思界为您提供《2017年德国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报告》相关内容!


关键字: 德国污水处理,英霍夫池,活性污泥法
报告检索
结果共 23 个
报告检索
结果共 23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