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

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德国>走进 德国

1、民族

德国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也有为数不多的索布人、弗里森人、丹麦人和犹太人等其他民族生活在这里。


2、语言

德国官方语言为德语,英语亦较为普及。除此之外,索布人、弗里森人和丹麦人也在各自生活区域里保留了本民族语言。


3、宗教

天主教和新教的德国福音教会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两大教会。按信众人数,希腊东正教可排为德国第三大宗教,此外还有1.7%的人信奉伊斯兰教,而其余26.3%的人无宗教信仰。

德国宪法保证公民信仰和宗教自由,遵守宪法的宗教社团被认定为“公共法律团体”,拥有法律赋予权力和在税务局允许范围内收取教会税的权利。


4、习俗

常见宇L仪

1遵约守时。德国人非常守时,约定好的时间,无特殊情况,绝不轻易变动。

2)遵纪守法。德国人非常注重规则和纪律,凡是有明文规定的,德国人均自觉遵守。

3)注重整洁。德国人讲究清洁和整齐,随地乱扔纸屑或随地吐痰均被认为是不文明的行为。

4)讲求秩序。德国人多喜欢清静的生活,除特殊场合外,不喜欢大声喧闹。

5)注意交往礼仪。双方握手时,应友好注视对方,以示尊重,勿东张西望。与陌生人、长者及关系一般的人交往时,通常用尊称“您”;对私交较深、关系密切者,如同窗好友、共事多年关系不错的同事,往往用友称“你,,。

服装、饮食、丧葬等主要风俗习惯

1)服装德国人在穿着打扮上的总体风格是庄重、朴素、整洁。男士大多爱穿西装、夹克,妇女们则大多爱穿翻领长衫和色彩、图案淡雅的长裙。出席晚宴、舞会、音乐会等正式活动,男士通常穿西装,女士穿裙式套装。

2)饮食德国人在用餐时禁忌:吃鱼用的刀叉不得用来吃肉或奶酪若同时饮用啤酒与葡萄酒,宜先饮啤酒,后饮葡萄酒,否则被视为有损健康食盘中不宜堆积过多的食物不得用餐巾扇风喝汤或进食时忌发出声响忌在咀嚼食物时与旁人讲话。

3)丧葬在德国,出席葬礼最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尽可能穿黑色的衣服,男子要系黑色无花图案的领带,如果没有黑衣服就穿颜色暗淡、深沉的衣服,切忌鲜丽的服装。同时,在葬礼上要保持肃穆、安静,切不可大声谈笑,否则即被视为对丧家的不尊重。

主要禁忌

1)在德国,不宜随意以玫瑰或蔷薇送人,前者表示求爱,后者专用于悼亡。

2)德国人视数字“13"与“星期五”为不吉利。

3)德国人对于四个人交叉握手,或在交际场合进行交叉谈话,也比较反感。因为这两种作法,都被他们看作是不礼貌的行为。

4)与德国人交谈时,不宜涉及纳粹、宗教与党派之争。

5)在公众场合忌大声喧哗。

特别提示

1)德国人礼仪的一项基本原则是尊重女性,这表现在一系列“女士优先”的礼仪习惯上,如男士有义务帮女士穿、脱外衣;为女士开门并拉住门,请女士先行;下车时,男士也应主动为同行的女士开车门、并搀扶其下车等等。

2)向德国朋友赠送礼物应注意如是商店里买来的东西,务须撕去礼品上的价格标签无论送什么东西,均应经过精心包装如遇有特殊意义的日子(生日、订婚、结婚纪念日等),最好附信或名片表示祝贺如送花,应注意不同场合选择不同的花及不同的数目,购花时最好告诉花店赠花的目的,以免闹出差错如收到德国朋友赠送的礼物,应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

3)在德国,给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付小费已成为习惯,小费已成为服务员的重要收人来源。给小费不但是对其服务的一种酬劳,同时也是对别人劳动的尊重。如餐馆就餐(自助餐除外),顾客通常要另加5%-10%的小费;参加旅行团,通常需向司机和导游支付小费。


5、科教和医疗

科研德国联邦统计局2015年4月公布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非高校科研机构研发投人总计约119亿欧元,比2012年增长4.6%。当年校外科研机构从事研发人员(全日制)为9.82万人,增加2.4。研发费用有48.4%用于自然科学领域(57亿欧元),25.9%用于工程技术(31亿欧元)的研发工作;其余用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4亿欧元,12.1%)、人类医学(10亿欧元,8.8%)和农业技术(6亿欧元,4.8)等领域。

校外科研机构包括由联邦、联邦州、社区政府资助的机构和公共机关资助的非营利性私立机构。由联邦和联邦州共同资助的私立科研机构获得的资金约占整个校外科研经费总额的76.6%(约91亿欧元),包括赫尔姆霍茨中心(Helmholtz Zentren,40亿欧元)、弗劳恩霍夫研究所(I nstituteder Fraunhofer Gesellschaft,20亿欧元)、马科斯·普朗克研究所(Instituteder Max Planck Gesellschaft,17亿欧元)、莱伯尼兹协会(LeibnizGemeinschaft,13亿欧元)等。其他科学院(所)获得的资金为1亿欧元。由联邦、联邦州和社区三级政府资助的科研机构获得资金为12亿欧元,占校外研发支出的10.5%。其他公共机关资助的机构,包括科学类图书馆和博物馆等得到的资助为15亿欧元(12.9%)。

根据德国科学基金会联合会数据,德国是欧盟研发支出第三大国,仅次于瑞典和芬兰。2013年德国企业投人536亿欧元用于内部研发,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的外部研发项目投人约149亿欧元。研发经费中汽车产业支出占37%,为240亿欧元。

教育教育和文化艺术事业主要由各州负责,联邦政府主要负责教育规划和职业教育,并通过各州文教部长联席会议协调全国的教育工作,在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和进修方面,主要立法和行政管理权属于各州。全国性的文化艺术活动由联邦政府予以资助。对外文化交流由外交部负责协调。大、中、小学和职业教育发达。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学费全免,教科书等学习用品部分减免。小学学制4-6年,中学学制5-9年,高等学校享有一定自主权,对高中毕业生原则上实行自由人学,对部分学科规定名额限制。职业教育实行双元制,即职业学校理论学习和企业中的实践相结合。成人教育和业余教育十分普及。教师为终身公务员,必须受过高等教育。德国高校主要分为三大类:综合大学、应用技术大学、艺术类大学,各种类型的高校教学侧重点各不相同,规模也不一样。2013/2014冬季学期,德国高校在读人数约261.3万。

医疗德国实行全民医保制度,并建立了以法定公共医疗保险为主、私人医疗保险为辅的医保制度,具有高效、公平和覆盖面广等特点。医疗保险的资金基本上由雇主和雇员各承担一半。按2008年标准,所有月毛收入不超过4012.50欧元的雇员都必须参加法定公共医疗保险。薪酬超过保险义务界限的雇员可自由选择参加法定医疗保险或参加私人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的费用由雇员和雇主分摊。不同保险机构通过费率差异进行竞争。2008年法定医疗保险费率为14.8%, 2009年开始提高至15.5%,但从7月1日起又降至14.9%,后又提升至15.5%。从2015年起,德法定医保的缴费比率从15.5%下调至14.6%,取消了政府统一规定的0.9%特殊附加费。

2012年德国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首次超过3000亿欧元,达3004亿欧元,比2011年增长2.3,占GDP的11.3%(2011年为11.2%)。人均医疗健康支出3740欧元(2011年为3660欧元)。(目前德国联邦统计局仅更新至2012年数据)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2年德国全国医疗卫生总支出占GDP的11.3%,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人均医疗健康支出4635美元。2007-2013年间,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生39人、护理和助产人员115人、牙医8人、药师6人。2013年人均寿命为81岁。


6、工会及其他非政府组织

工会德国是工会势力比较强大的国家之一,工会组织在德国已拥有140年的悠久历史。德国工会联合会(DGB)是德国工会组织的顶层组织,下属八大行业工会,包括五金行业工会(IG Metall),服务业联合工会(ver.di),采矿、化工和能源行业工会(IGBCE),农业及环保行业工会(IG BAU),食品行业工会(NGG),铁路行业工会(Transnet),教育和科学行业工会(GEW)和警察工会(GdP)。

在由政府、雇主和工人组成的社会经济事务三方对话中,德国工会联合会代表各行业劳工,维护和争取权益,其力量十分强大,在主要城市都设有相关机构,工会活动对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运行产生重要影响。截至2014年底,德国工会联合会共计拥有会员约610.5万人,总部位于柏林。

非政府组织德国其他主要的非政府组织包括以下4大类型

1)以游说为主的非政府组织,例如营救受威胁群体协会等。

2)关注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非政府组织,例如绿色和平(德国)。

3)关注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的非政府组织,例如德国发展援助工作委员会、关注第三世界医生组织等等。

4)与政党关系密切的各类基金会,如阿登纳基金会(CDU),艾伯特基金会(SPD),赛得尔基金会(CSU)和伯尔基金会(绿党)。

除此之外,例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劳工组织等跨国界非政府组织也在德国设有分支机构。

在全球化进程加快的今天,非政府组织在德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非政府组织依靠自身优势维护公民权益,成为政府与民众之间联系的重要纽带;另一方面,非政府组织在德国政治生活中也有“润滑剂”效果,他们对调节政党关系和提高民众对政治参与度发挥显著作用。

罢工根据德国《基本法》第九条第三款规定,在德国有组织、有纪律的罢工行为是受到保护的,属于劳方的正当权益。罢工必须由工会发动,而且要以实现团体契约规范的目标为目的,通常目的是要求涨工资、改善工作条件以及福利保障等。德国法律同时规定,罢工行动要遵循“和平”义务,比如要先进行短时间的警告性罢工。在资方考虑、商定劳方提出的要求或指定磋商计划期间,劳方不得进行罢工。只有在双方谈判破裂时,劳方可以通过罢工向资方施压。罢工中若出现任何暴力、胁迫等方式,都将取消劳方罢工的合法性。此外,劳方在正当罢工行为中,不为罢工给资方造成的经济损失负责。

2002年至2011年德国平均每年每千名员工因罢工停止工作4.4天。近年来,德国铁路司机和飞行员罢工次数明显增多。

2014年3月,由于德国服务业工会与各联邦和市政公共服务部门的雇主们就员工加薪及带薪假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工会开始呼吁全德公共服务人员举行警示性大罢工。罢工25日达到高潮,德国中西部5个州53000多人参与罢工。此次罢工涉及的公共服务行业非常之广,包括托儿所、医院、市政垃圾处理以及求职中心等领域。26日,罢工扩大到德国多个州的公共交通系统。27日,德国多个机场,包括法兰克福以及慕尼黑机场等都受到罢工波及,涉及机场地勤人员、行李处理员及飞机维修和维护员。因劳资纠纷,汉莎航空飞行员工会4月2日至4日罢工,约3800架次航班被取消,受罢工影响旅客达到42.5万人次。

2014年,德国铁路司机工会发起6次罢工活动。最后一次是2014年11月,德国铁路司机工会宣布从11月5日停运货运列车,6日至10日同时停运客车,这是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铁路司机大罢工,造成全境六成火车停驶。德国火车司机工会的要求包括给火车司机涨5%的工资,缩短工时等。根据相关数据,德国火车司机在货运、客运领域的罢工行动,每天令德国铁路公司损失1亿欧元。

德国汉莎航空公司在2014年先后进行了10次罢工。最后两次分别是12月1日,汉莎飞行员工会发起36小时罢工;12月4日,长途航线和货运飞行员再次罢工。罢工的主要焦点仍是退休养老金问题。目前汉莎近5400名飞行员享受一项其他航空公司没有的福利,即55岁就可以内部退休。在内部退休但尚未到法定退休年龄这段时间,汉莎公司支付飞行员60%的工资,这部分支出每年高达10多万欧元。这项福利是汉莎在景气年份制定的,但汉莎公司由于近年面临挑战加剧,为降低成本,计划将飞行员提前退休年龄下限逐步提高到61岁。该问题至今仍未解决。据估算,2014年汉莎前八次罢工已造成1.7亿欧元的损失。

德国火车司机工会宣布新一轮罢工从5月5日凌晨2点开始,持续到5月10日早上9点,这是自2014年9月以来德铁路火车司机第8次罢工。初步估算罢工每天约造成1亿欧元损失。

2014年无针对中资企业的罢工。


7、主要媒体

电视媒体德国电视一台(ARD),1950年成立,由各州电台、德国广播电台和德国之声电台组成德国广播协会,共同经营,播放全国性的第一套节目及地方性的第三套节目。德国电视二台(ZDF),是德国最大的电视台,1961年由各州共同组建,总部设在美因茨,播放第二套节目。其他一些卫星电视节目和私营电视台如SAT1 ,RTL, PR07也拥有大量观众。

广播媒体德国广播电台,1994年成立,分别在柏林和科隆进行广播,由联邦政府和州广播电台出资兴办,主要负责对国内广播。德国之声电台,1960年成立,总部设在波恩,由联邦政府出资兴办,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向全世界广播,并用德、汉、英等语言播放电视新闻节目。此外还有11家州电台。

报纸媒体新闻出版事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2013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德发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发行量约为243.8万份,其它全国性大报发行量如下《时代》周报,51.7万份;《南德意志报》,40万份《法兰克福汇报》,32.9万份《世界报》,22.3万份。最大的地方性报纸是《西德意志汇报》,发行量39.7万份。2013年第4季度,德各类日报的日销售量为2010万份。有各类杂志近万种,季度销售量1.5619亿份。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为《明镜》和《焦点》,发行量分别为84.2万份和50.9万份。

主要通讯社德意志新闻社(D PA ):1949年成立,为私营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下设报纸、广播和电视新闻200多个部门,属于世界大通讯社之一。总社在汉堡,图片新闻编辑总部在法兰克福,在国内其他50多个城市设有分社或编辑部,在80多个国家派驻记者或聘用撰稿人,是德国大众传媒的主要消息来源,其客户包括500余家国内和750余家国外新闻单位及大量非新闻机构。德新社用德语、英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发稿,内容包括国内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在德国日报中的采用率达99%。

德国新闻服务社(DDP)则是另一家擅长以报道德国地方新闻为主的小型通讯社,仅拥有150余名记者,但仍在德国国内新闻界占有一席之地。

网络媒体目前,德国主要电视台、广播台和平面媒体均开设网站,主要依靠网络便捷快速的特点加强新闻更新速度,网站新闻多以简单朴实的报道为主,与平面媒体的深人新闻分析加以区别。

华文媒体《欧洲经济时尚导报》(月刊)、《华商报》(半月刊)和《欧华导报》(半月刊)是德国最大的3家华文媒体,目前均开设了网站。

对华舆论德国媒体对中资企业的态度从最初的猜忌、质疑、担忧居多开始向相对客观、积极方向转变。德国媒体对中国企业和中国品牌主要有以下偏见:一是担心中国企业投资德国是为了“窃取技术”或者“蚕食德国及欧洲市场”;二是对中国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一概怀疑,一出现问题就武断认为是中国供应商的责任三是断章取义、片面报道甚至别有用心地解读中国事件或热点问题。但是,随着近年中资企业在德投资迅速发展,对当地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切实可见的贡献,德国中国商会成立并积极扩大影响,向德国媒体及民众释放出中国企业对德国投资经营活动将着眼长远的积极信号,中国投资者的表现越来越专业、成熟,德国媒体对中国企业的报道虽然仍存有一些偏见,但已有所改善。


8、社会治安

近年来,德国社会治安总体良好,曾经比较突出的汽车盗窃案件数量大幅下降,重大恶性刑事案件破案率也不断提高。联邦统计局2015年初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德国刑事犯罪案件共75.6万起,较上年减少2%,比2007年减少16%

根据法案规定,德国公民可合法拥有枪支的最低年龄为21岁,而且25岁以下的申请购枪者要出示身体和精神健康证明。德国有近800万支合法私人枪支,几乎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合法拥有枪支。

德国处于“一般恐怖威胁状态”。2012年12月,在德国波恩市中心火车站发现可疑爆炸物,德国联邦检察院就该起案件进行调查并怀疑此次炸弹袭击事件是一恐怖组织所为。

德国政府对恐怖袭击的安全防范工作较为重视,特别是2015年年初发生了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后,德国政府各部门更提高了警惕,警方开展了一系列反恐行动以打击极端伊斯兰势力。


报告检索
结果共 23 个
报告检索
结果共 23 个